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商社会经济发展、确保能源安全与应付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获得世界各国广泛尊重。全球金融危机促成世界经济加快向低碳化了解发展,低碳经济沦为构建全球排放量目标、增进经济衰退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推展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意优势,集中力量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
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和外贸发展模式面对不利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在必行。 一、主要发达国家减缓低碳经济转型,构筑全球竞争新格局 (一)大规模投放低碳领域,胆经济衰退,培育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后,美国、欧盟和日本发售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性刺激计划,都将低碳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
1美国奥巴马政府实行绿色新政,培育新能源产业。 2009年2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签订《衰退与再行投资法案》,实行总额为7872亿美元的经济性刺激计划,内容还包括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增效和应付气候气候变化等方面。
其中,开发新能源为核心内容,与开发新能源涉及的投资总额多达400亿美元,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翻一番;制订严苛和实行的汽车废气标准,大力增进绿色建筑等的研发,以及建设全新的智能电网;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应付气候气候变化问题上掌控主导权。奥巴马政府以开发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新政并非仅有执着经济衰退的短期目标,更加侧重经济的未来,培育新能源产业,使其沦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挽回美国经济。 2欧盟胆经济衰退与低碳经济转型战略融合。
在德国、英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先后实施本国经济性刺激计划后,欧盟委员会为协商各国行动,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各国经济性刺激措施的潜力,以构成规模效应,于2008年12月,发售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约合2520亿美元)的经济性刺激计划。其中,为构建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2007年,欧盟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最少增加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到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升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增加20%。)的投资为480亿欧元(约合605亿美元),似乎,欧盟把增进经济衰退和减少就业机会的短期措施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中期战略融合一起。
2009年3月,欧盟宣告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1323亿美元),用作绿色经济建设,以建构更加多就业机会,杯葛全球气候气候变化,并巩固欧盟在环保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3日本投资低碳革命。 2009年4月,日本发布总额为15.4万亿日元(1540亿美元)的经济性刺激计划,还包括应急对策,平稳低收入和金融体系;投资未来,侧重今后的快速增长战略;以及性刺激日本的活力等方面。
投资未来的核心内容就是低碳革命,投资规模约1.6万亿日元(合160亿美元)。目标是到2020年太阳能利用超过世界第一;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超过世界最低水平;在世界上最先构建普及环保汽车;前进低碳交通革命,发展世界最先进设备物流;沦为资源大国,领导世界低碳再循环潮流。 (二)制订和实行中长期战略规划。
主导世界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沦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发动机。
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意优势,制订和实行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力图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中取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1美国法律推展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清洁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型。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具体回应,将在美国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量、增进清洁能源及能效领域发展、并且重回国际气候谈判舞台,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是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迈进的最重要一步。
《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明确规定增加化石能源的用于,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17%,到2050年增加83%。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总量掌控与废气权交易制度,发电、炼油、炼钢等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废气配额将逐步增加,超额废气必须出售废气权。到2020年,电力生产中最少15%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另有5%通过节约能源措施增加能源消费,两项相乘必需超过20%。
投资1900亿美元用作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和提升能源用于效率,还包括可再生能源、碳捕捉和储存、电动和其他先进设备技术交通工具、基础科学研发等。《美国清洁能源法案》包含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指出美国在气候变化政策基调上的根本性改变。 2欧盟前进低碳经济转型,要引导世界低碳技术发展。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欧盟国家走在了世界前茅。
英国是低碳经济尤为大力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前进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公布《2008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50年温室气体缩减80%,沦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法律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低碳转型发展规划》(以下全称《规划》),在世界上首次将温室气体分析排放量指标展开支出式掌控和管理,确认“碳支出”指标,并分解成实施到各领域。
《规划》拒绝英国到2020年温室气体废气总量在2008年水平的基础上增加18%,即相等于在1990年废气水平的基础上增加34%。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到15%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领域,这既还包括对倚赖煤炭的火电站展开“绿色改建”,更加最重要的是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经费32亿英镑用作住房的节约能源改建,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加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展开补偿。
在交通方面,新的生产汽车的二氧化碳废气标准要在2007年基础上平均值减少40%。同时,英国政府还大力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新的绿色技术,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低碳产业弯曲,保证英国在碳捕捉、洗手煤等新技术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规划》标志着英国政府于是以主导经济向低碳转型。
欧盟委员会在均衡与协商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7年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2008年12月,又通过为构建“三个20%”的目标而制订的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该计划还包括欧盟废气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要求、碳捕捉和报废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CO2废气规划和燃料质量指令六项内容。目前,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早已沦为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将不会推展欧盟经济之后向低能效、较低废气的低碳方向转型。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在未来十年内减少500亿欧元(约合630亿美元)发展低碳技术,以应付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安全性方面的挑战,维持欧盟的经济竞争力。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这项法律建议,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年资金投入将从目前的30亿欧元减少到80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已牵头企业界和研究人员制订了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路线图”,计划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储存等六个具备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低碳技术。 3日本政府主导创建低碳社会。 日本是资源匮乏国家,历年来推崇节能减排。近年日本政府在大力实行节能减排计划的同时,主导创建低碳社会。
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明确提出“低碳社会是日本发展的目标”,即知名的“福田蓝图”,它还包括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明确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长年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量比目前增加60%至80%。“福田蓝图”标志着日本低碳战略的构成。2008年9月,日本政府通过《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为构建“福田蓝图”确认了数值目标及日程。特别是在2020年前构建重复使用二氧化碳并展开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捕猎与报废技术”(CCS)的应用于,为构建“低碳社会”迈进了扎实的一步。
2009年4月,日本发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施缩减温室气体废气等措施,增强日本的绿色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拒绝采行环境、能源措施性刺激经济外,还明确提出了构建低碳社会、构建与大自然人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其主要内容牵涉到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
此外,政策草案还建议实行温室气体废气权交易制为和征税环境税等。这份政策草案如能取得通过并实行,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约合7100亿美元)减少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约合12000亿美元),涉及低收入岗位也将大大增加。通过环境保护推展经济发展,构建“绿色快速增长”。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较慢发展,未来不受后京都国际气候协议影响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一发达国家的分析排放量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值缩减5.2%。其中,欧盟缩减8%、美国缩减7%,日本缩减6%。为确保全球排放量目标的构建,《京都议定书》奠定了三种灵活性排放量机制,即废气贸易机制(ET)、洗手发展机制(CDM)和牵头遵守机制(JI)。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本国以外获得排放量额,减轻国内排放量压力,以较低成本构建排放量目标。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取得排放量的资金和技术,增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温室气体排放量权沦为一种商品,从而构成全球温室气体废气权的交易,全称碳交易。 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在“总量掌控与交易”体制下,对有关机构制订、分配或拍卖会的排放量配额展开交易。市场主要还包括各自独立国家的三个体系:欧盟废气贸易体系(EUETS)、澳洲新南威尔士(NSW)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皆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展开。
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亦将要可证实减少温室气体废气的项目用作交易。市场主要还包括洗手发展机制和牵头遵守机制,前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后者在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之间进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参予洗手发展机制项目研发,并将所获得项目产生的核证排放量量(CER)出售给有排放量拒绝的发达国家政府或机构。
(一)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很快不断扩大,欧盟废气交易体系占到主导地位。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快速增长126.6%。尽管2008年不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基于项目的洗手发展机制一级市场交易额上升,但二级市场仍然活跃;基于配额的交易仍维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交易额超过1263.5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1亿美元快速增长100.5%,多达2005年交易额的10倍。
从全球碳交易量来看,也呈圆形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2008年年均快速增长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超过4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07年的2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快速增长61.4%,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
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额将超过1500亿美元,未来将会多达石油市场沦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全球碳交易中,欧盟废气交易体系仍然占到主导地位。2008年,欧盟废气交易体系交易额为919.1亿美元,交易量为3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比2007年快速增长87.3%、50.1%,占到全球的比重分别为72.7%、64.2%。洗手发展机制次于欧盟废气交易体系,其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占到全球的26%和30.3%。
从市场规模上看,洗手发展机制与欧盟废气交易体系比起有相当大差距,但洗手发展机制的增长速度不能小视,2008年,洗手发展机制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比2007年快速增长154.5%、84.5%,远超过欧盟废气交易体系和全球碳交易的平均水平。 在联合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应付全球气候变化,洗手发展机制是目前较为有效地和顺利的方法。排放量成本的极大差异,使发达国家不愿向发展中国家移往资金、技术。
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移往低碳技术的同时,也促成其自身技术的创意和在出口,因而是一种双赢的机制。中国是目前洗手发展机制下项目交易的主要供给方,2008年占到全球的比重高达84%,印度和巴西名列第二和第三,占到全球比重分别为4%、3%。 (二)区域性碳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全球统一市场和规则有待构成和制订。
欧盟废气交易体系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的温室气体废气权交易市场,牵涉到欧盟27个成员国,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废气实体,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伦敦能源经纪协会(LEBA)和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等8个交易中心,沦为全球温室气体废气权交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欧盟废气交易体系第二阶段(2008-2012年)和第三阶段(2013-2020年)的决定中,欧盟之后逐步增大排放量力度,并将排放量容许扩展到更好的行业(如航空业)。此外,欧盟还想在第三阶段时,在配额分配中引进拍卖会机制,以提升碳交易的效率。 美国目前还没创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但有数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东部及中大西洋10个州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倡议、加州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倡议等区域碳市场,展开配额交易和基于项目的强迫排放量量交易。
早在2000年正式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发售2012年后美国碳交易期货产品,并已开始交易。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规定要实施温室气体废气权交易机制,政府为发电厂及工厂等原作碳排放量下限。其中85%的限额由政府免费供给,余下的15%限额由各公司售予。只要排放量高于下限,就可以出售限额,借以希望企业增加碳排放。
美国全国碳交易市场未来将会以该法案为基础构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排放量交易体系于2003年1月月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废气份额,对于额外的废气,则通过该碳交易市场出售排放量证书来补偿。
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掌权后,重新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为构建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制订了澳大利亚国家排放量措施与创建碳交易体系计划,暂定为2011年实行。 亚洲地区碳交易跟上较早。新加坡贸易交易所于2008年7月初正式成立,计划发售核证排放量量交易。香港交易所早已开始研发废气权涉及产品,筹划温室气体废气权场内交易。
日本环境省曾回应日本正在制订一个类似于欧盟废气交易体系的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但发售时间未确定。 随着低碳经济政策的逐步成熟期和完备,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发展自己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欧盟于2009年1月建议创建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将其作为解决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案内容之一。
显而易见,欧盟要主导未来国际规则的制订。虽然欧盟允诺不断扩大其废气交易体系,吸取其他发达国家重新加入,但要构成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尚需时日。 (三)后京都国际气候协议影响全球碳交易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各不相同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谈判结果,即达成协议应付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排放量协议,以代替将要于2012年届满的《京都议定书》。此结果将对欧盟、美国等国家的气候政策的制订起着决定性的起到,而这些政策正是未来全球碳市场更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自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巴厘行动计划”并启动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当严重分歧,目前为止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2012年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允诺展现出消极,对发展中国家仍然敦促的发达国家获取环保技术和资金反对等也不愿列为谈判议题,忽略却企图给发展中国家制订无法拒绝接受的排放量目标。鉴于目前的谈判形势,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高官指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恐难达成协议新的排放量协议。 但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日益推崇,让人们对全球碳市场发展的前景仍充满著了希望。在2009年低碳博览会上,由国际废气交易协会(IETA)公布的《温室气体市场民意调查》表明,碳市场各利益涉及方都期望全球碳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发达国家争相实施碳税政策,威胁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 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行动将通过世界经济贸易的传导机制,给仍未分担排放量义务的发展中国带给影响。目前,倍受注目的是美欧发达国家意欲将应付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勾,实行所谓的碳关税,此举将转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包含不利挑战。 (一)碳税:发达国家增进国内企业排放量的主要政策手段。
温室气体排放量政策手段,还包括废气税(能源税、碳税)、废气权交易等,其中,征税碳税最不具市场效率,因而受到经济学家和国际的组织的尊崇。碳税制度最先由芬兰于1990年开始实行,此后瑞典、挪威、荷兰、丹麦、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等也陆续税碳税。综观这些国家的碳税政策和实践中,可以显现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顺利地把环境政策与税收政策结合,把碳税作为环境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其在各国绿色税制改革中当作最重要角色。碳税一般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其含碳量设计定额税率来征税的。
创建碳税制度,将燃料成本内部化,并以此来掌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使企业根据各自的成本自由选择掌控量。但碳税政策对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包含有利影响。税碳税将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在是钢铁等能源密集型部门,使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减少甚至失去。
为抵销碳税给企业带给的经济负担,各国一般来说减免能源密集型部门碳税,或实施税收归还优惠政策。 (二)碳关税:发达国家力图将应付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勾。 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从来不实行温室气体排放量限额的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征税碳关税。
此前,法国政府也建议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征税碳关税。美欧将应付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联系一起,企图通过碳关税这一贸易措施促成发展中国家在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中允诺采行强有力的排放量行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面对极大的排放量压力。如果不成立明确排放量目标,则美国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征税碳关税,欧盟也不会效仿。
发达国家实行碳关税使气候成本内部化,将转变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使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较为优势上升甚至再次发生反败为胜。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对各国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所不含的碳排放量是最低的。这也就意味著,一旦实行碳关税,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有了中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大约占到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
似乎,征税碳关税在短期内对上述行业将产生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谓碳关税,实则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总的来看,发达国家将实施更为严苛的环境标准。发展中国家高能耗、低废气、较低能效的生产模式还将持续非常宽的时间,其产品出口不致更加频密遭遇绿色壁垒,并由此引起更好的贸易摩擦。
可见,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享有的竞争优势,以及他们制订低碳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将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从而为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快速增长带给新的障碍。 四、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救赎 我国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和贸易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对立日益突出,随着世界低碳经济趋势了解发展,传统的高碳经济和贸易发展模式面对不利挑战。我国应向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大力糅合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逐步创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
(一)减缓研究制订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显然,制度创意是确保。
融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工作目标拒绝,糅合和吸取低碳经济的先进设备理念,深入研究和制订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构完备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展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二)强化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建设。 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样板,探寻创建适应环境我国国情、反对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谋求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指出,创建碳交易市场机制是推展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重要手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抵达,可全面推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在特定区域和行业内积极开展碳排放交易。
国内区域性废气交易体系的创建必须融合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同时考虑到高中低碳排放区域。目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山角洲制造业集中于,也是低碳排放集中区,可先行创建试点碳交易体系。再行从区域应从探寻碳交易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自由选择,而行业碳交易的阶段性探寻,初期可选择能源、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等行业试点。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能耗低、污染轻的产业,前进能源节约,重点防治和管理环境污染,增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备的低碳经济体系。 (四)建构绿色贸易体系。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发展低碳经济终将和国际贸易联系一起,国际贸易规则在应付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将不会有所调整。我国不应主动调整贸易政策,绿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必要容许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进口,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调整和改动我国某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其适应环境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发展的趋势,并体现我国要遵守的国际环保公约的义务,综合考虑到贸易活动中环境影响、气候成本内部化等问题。
(五)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废气是全球性的,因此解决问题气候变化问题要依赖经济、科学知识、技术和管理的全球化。我国经济早已带入到世界经济中,不有可能几乎依赖自己的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要特别强调自主创新,也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联合研发,合理出让等方式提升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早增大与先进设备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六)鼓舞企业专门从事低碳生产和经营。 应付气候变化所推展的低碳技术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将沦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企业竞争必然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政府不应通过低碳产业规划、财政税收的扶植、金融融资的反对,引领企业进人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
同时,希望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创建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洗手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获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本文来自《低碳世界》杂志刊登请求标明来源。
原文地址:http://www.lw54.com/html/Profession/20190609/8175557.。
本文来源:开云|kaiyun-www.47129.vip